
唐能小編按語:
“本地化”這一名詞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但是對于本地化的定義可能依然比較模糊。從本周開始,唐能翻譯將陸續為大家介紹中國翻譯協會本地化服務委員會在去年推出的《本地化入門手冊》中的一些知識點。今天介紹的是本地化的幾個常見誤區,為大家厘清有關本地化的幾個誤區。
本地化是將一個產品按照特定國家/地區或語言市場的需要進行加工使之滿足特定市場上的用戶對語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生產活動。翻譯時將軟件中的用戶界面、幫助文檔和使用手冊等載體上的文字,從一種語言轉換為另一種語言的過程。除了翻譯,本地化還包括其他多項內容,如軟件編譯、測試、桌面出版和項目管理等。因此,本地化并不等于翻譯,翻譯只是本地化工程中的一項工作。
對于那些本地化性能良好的產品,可以在設計過程中將需要進行本地化的內容從編碼中單獨分離出來。這些內容包括菜單、對話框內靜態文字符、屏幕提示、圖標、版本信息等。這樣,在本地化過程中,只要針對這些需要本地化的資源信息進行各種語言的本地化即可,而不會因為本地化影響語言產品的功能,也不需要更改源代碼。
說明:采用國際化技術設計的產品具有良好的本地化性能。從技術開發的角度講,產品國際化的整個產品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發布等過程,都會充分考慮并滿足產品本地化的要求。
上圖從工作內容、工作特點、企業收益、人員能力要求等七個方面闡釋了本地化項目和翻譯項目之間存在的特征差異。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理解,下面的表格以某軟件本地化項目為例,根據上述的幾個維度,描述了本地化項目和翻譯項目之間存在的一些具體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