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適應讀者的接受心理,就要注意結構完整、嚴謹、勻稱、靈活,但是有時也會有所不同。比方說,兒童讀物,結構宜單純,而且力求開頭就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可多采用對話等;以成年人為讀者群的譯文,結構可以相對復雜些,比如雙線或三線甚至多線并行。
隨著社會的發展,讀者的“期待視野”(即由讀者的閱讀經驗形成的思維、心理定勢或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安排結構一方面要考慮讀者接受譯文結構時的心理習慣或“惰性”,另一方面又要隨時以新的結構觀念和形態提高和改變讀者的接受心理。
結構包括哪些要素呢?主要有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開頭和結尾。
層次的內涵。上海翻譯網認為層次是譯文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和邏輯關系,它是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和人們認識事物的思維過程在譯文中的體現。又叫“意義段”、“結構段”、“部分”。在寫作時,總是寫完一件事情再寫另一件事情,寫完一個問題再寫另一個問題,體現了作者思路開展的步驟、順序,常由幾個自然段組成。“層次”就是層的次序,即譯文各部分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上海翻譯機構認為層次是在內容上相對獨立和相對完整的意義單位,必須根據譯文的內容進行劃分,在文中沒有明顯的標志。